首页 市级要闻  
 
家长群:是便利群还是隐形负担?
发布时间:2020-01-13

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,如今很多学校班级都建立了微信、QQ“家长群”,极大地便利了家校沟通。一方面,微信家长群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;另一方面,部分家长在群里频发广告、“排队”感谢老师、花样“晒娃”等做法,让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。身在家长群,究竟该怎么做?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。

家长:便利与压力共存

“以前老师和家长联系大多通过电话或是请家长到学校,沟通不是很方便。”众多受访者纷纷表示,微信家长群创建后,方便了家长和老师的日常交流。“孩子第一次上台演讲、唱歌时,老师们拍照后传到家长群里,也很有纪念意义。”

家长马女士表示,在家长群里部分家长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,老师在群里统一回复,可以提高沟通效率。此外,“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家长和老师通过微信家长群共同关注孩子的变化,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。”说起家长群的便利,马女士坦言道。

然而,家长群里的攀比之风让家长姜女士颇为苦恼。“上学时,很多家长喜欢在群里‘晒’孩子的成绩;放假了,有些家长‘不约而同’地发布孩子参加特色补习班、出国旅游的照片。”姜女士说,这种攀比让人心生抵触。

其实,与姜女士一样,觉得班级家长群带来压力的家长并不少。不少家长表示,有的老师随时在群内点评作业,公布成绩,或者老师只要发一条消息,有家长就马上回复“谢谢老师”、“老师辛苦了”、“老师真伟大”……这些,都让家长们感到有压力。

老师:群里发言需谨慎

记者了解到,不少老师也为家长群里的繁杂琐事感到烦恼。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师,多数老师表示有的家长不分时间、事无巨细地@自己,感觉随时都在上班;有些家长不遵守规则,不断地晒娃、炫富,老师要随时管理群,也影响教学;并且,有时老师为了让家长对孩子多些了解,在群里发一些孩子的情况,却被某些家长误解,招致怨言,实在是让人伤心;还有些家长对老师“盖楼式”夸奖,容易导致老师错过重点信息。

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建立的家长群,原本是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的,但是让人感到困扰的是,部分家长在家长群里频发广告。“群里经常被一些家长发的广告、拉票等信息‘刷屏’。有时上完一节课,群里就有上百条未读消息。”小学班主任老师段老师说,为了不错过重要信息,她还得浪费大量时间全部浏览一遍。

“有的家长会在群里向我询问自家孩子近期表现情况,其他家长见状,也都会陆续询问。说实话,我有时根本回复不过来。家长们的热情实在让人招架不住。”段老师说。

在家长群里,老师在“一对多”的情况下,他们也更谨慎,很少说话,担心家长多虑。“在班级群里,我从来不公开表扬或批评某一个孩子,涉及到某个孩子的问题,还是要单独跟家长沟通。每发一条,我也会修改多遍,尽量表述完整清楚,也会提醒家长不需要一一回复,避免重要信息被刷屏。”段老师说。

支招:微信群应有规矩

在记者采访中,不少家长和老师都认为,要让家长群真正实现家校沟通,制定“群规”十分迫切。

上饶市六小的陈老师建议,首先,在建群后一定要马上订立群公约并且要求实名制,“建立起公约,大家就会共同维护,一起监督”。

同时,家长群“群规”也应对老师提出要求。“老师不能在群里发布学生的成绩单;个别孩子的问题要与家长‘私聊’,给孩子和家长留面子。” 家长汪小兰说,“此外,老师在发布通知时,还要附上是否需要家长回复的提示,避免家长‘跟风刷屏’。”

“微信家长群降低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成本,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。但是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”心理学家徐巧男建议,“老师和家长可以约定,不能在群里发广告、投票等与孩子学习无关的内容;选择几位家长协助管理微信家长群,对不合适的行为及时予以提醒;对于微信中屡禁不止的行为可以书面总结,在家长会中要求家长签名自觉抵制。” 此外,如果学生间发生纠纷,家长要和老师及时沟通,不要在家长群讨论交流,避免进一步扩大矛盾;学校也可适当增设类似“家校沟通十佳家长”的荣誉,促进家长能够树立家校沟通的公共意识,正确引导家长家校沟通的行为方式。

徐巧男还表示,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家校沟通,是时代的必然选择。但不能借家长群让家庭教育过度扛起学校教育的责任,同时家长也应理性看待家校互动。


 
省级要闻 公告公示 首页 部门动态 市级要闻